電位差計是用補償原理構造的儀器。補償方法的特點是不從測量對象中支取電流,因而不干擾被測量的數值,測量結果準確可靠,電位差計用途很廣,配以標準電池、標準電阻等器具,不僅能在對準確度要求很高的場合測量電動勢、電勢差(電壓)、電流、電阻等電學量,而且配合以各種換能器,還可用于溫度、位移等非電量的測量和控制。當沒有電流流過時,電池的正負極間的電勢差等于電池的電動勢。如有電流流過,因在電池內阻上有一定電壓降(用電壓表測量電池兩極間的電壓,就是這種情形),這時測得的不再是電池電動勢,而只能稱作端電壓。若能在無電流流過時進行測量,就可直接測量電動勢了。補償法就是這樣一種方法。
1、調整檢流計的機械零點:把開關S扳向“測量”,開關K應放在中間“斷”的位置。調節檢流計G上的小機械調零旋鈕,使指針指零。
2、接入待測電動勢:將待測電動勢接到兩個“未知”接線柱上(可在第一步之前進行)。將A和B兩個讀數盤示值預置在待測電動勢值附近(A和B兩個讀數盤的示值和為電位差計內部補償電勢EP)。
3、工作電流標準化:把開關K扳向“標準”端。調節工作電流調節電位器RC(也叫多圈電位器,在面板右上角),使檢流計指針指零。此時工作電流為標準化工作電流In。
4、測未知電動勢:把開關K扳向“未知”端。調節讀數盤A和B,使檢流計指針指零。此時A盤讀數和B盤(紅線下)讀數之和為被測電動勢的值。
5、工作電流檢查:當待測電動勢值測量后,還應把開關K扳向“標準”端,檢查檢流計指針是否為零。如果不為零,校準工作電流后,應重新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