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開始謀劃的電網主業和輔業分離改革重組終于有了成果。近日,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能建在北京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大樓里揭牌宣布成立,兩家新央企由兩大電網公司剝離的輔業與4家電力設計施工央企重組而成。
輔業變主業:兩電建“航母”未來將上市
具體的重組方式是,中國電建由兩家央企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下屬河北、吉林、上海等14個省級公司的電力設計、施工、修造輔業單位重組而成;中國能建由另兩家央企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下屬北京、天津、山西等15個省份公司的輔業單位重組而成。
“輔業剝離重組的設計思路是將電力設計、施工一體化,這就解決了我國從計劃經濟一直延續到現在的電力設計和施工分割的格局。”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接受采訪時表示,重組后兩家電力建設集團形成了集規劃設計、工程施工、設備制造、項目運營為一體的完整的電力建設產業鏈,產業集中度和規模實力大大增強,在行業發展中的影響力和帶動力也顯著增強。
整合后兩家新公司的總資產和營業收入均超過千億元,中國電建2010年營業收入為1600億元,資產總額1960億元,在職職工數20.27萬人;中國能建2010年營業收入為1100億元,資產總額1200億元,在職職工數16萬人。
“重組帶來的zui大變化是成為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很有競爭力的集電力設計和施工于一體的綜合公司。按營業收入規模計算,中國電建總體實力已達到500強企業中第380位左右的水平。”新任中國電建董事長范集湘認為重組帶來雙贏,既讓電網公司剝離輔業、聚集主業,又使輔業獨立出來成為新公司的主業。
范集湘透露,已于近期在A股上市的下屬中國水電公司將更名為中國電力建設股份,集團未來將借助這個平臺注入更多資產,zui終實現集團整體上市。
新任中國能建董事長楊繼學表示,重組后擁有80家子企業的新集團將采取母子公司的架構,集團的發展目標是進入500強,并將著力培育競爭力擴大“走出去”業務,也將在未來實施集團整體上市。
用時八年:主輔分離后電改下一步關鍵是電價
“電網主輔分離改革,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基礎和關鍵環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說,這次改革重組也是我國今年經濟體制改革的一件大事。
國務院2002年出臺“5號文件”啟動實施以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四項為主要改革任務的電力體制改革。當年即實現了發電廠與電網的分開,形成了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的格局。
而將電網主業和輔業分離的改革卻歷時8年,足顯其困難性。國資委主任*說:“這是國資委推進中央企業重組中,涉及人員zui多,分布地域廣,歷時較長的改革。”這次改革涉及4家中央企業和兩家電網公司所屬29個省區市的134家輔業單位,涉及職工35.78萬、離退休人員26.12萬。
*說,電力輔業的企業負擔重,各種歷史問題多,解決難度大。為此,改革重組方案安排了920萬千瓦發電資產的變現收入作為改革成本用于職工安置等,“在中央企業重組中支持力度是比較大的。”
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解釋主輔分離改革的目的,“在于剝離電網的輔業,使電網集中搞輸電和配電的主業。而且電網是壟斷企業,將輔業分離出去才有可能進行準確的電價成本核算。”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拖了8年的主輔分離改革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當年“提高電網效率、厘清電價成本”的設計初衷。
“因為剝離的只是電網的設計、勘測、修造等輔業,而這幾年新增加的業務,包括收購上游電力設備制造企業、拓展金融業務、發展煤電聯營,是不是輔業,沒有界定,無法由此判斷輔業是否影響電網效率。”他認為,以國外電力改革經驗來看,只要電網的輔業不形成壟斷、能掙錢,可以不剝離。
林伯強認為,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下一步重點不在于比主輔分離難度更大的輸配分開和競價上網,而是更為急迫的電價形成機制改革,從而解決“市場煤、計劃電”的頑疾,消除年年出現的“電荒”。